美国互联网巨头亚马逊10月23日发布财报,上季度亏损扩大至4.37亿美元(约26.73亿人民币)。亏损远高于去年同期的4100万美元。亏损原因包括由于推出了包括手机、平板电脑、电视机顶盒项目在内的一系列硬件产品。周五,美国股市开盘后,亚马逊股价下跌高达7.7%。美国硅谷Creative Strategies Inc首席分析师本·巴贾林(Ben Bajarin)说亚马逊进入硬件是个错误。
 
作为全球最先进互联网巨头公司之一,亚马逊是互联网模式和思维的开拓者和实践者。为什么互联网思维遇到硬件后就不灵了呢?互联网公司该如何涉足硬件?传统硬件巨头如何逆袭互联网?
 
1.为什么互联网巨头难以玩转硬件
 
除了亚马逊,另外一个新兴的巨头Facebook也是同样如此。它与HTC 合作推出的HTC First也以失败告终。这不是美国独有现象,国内互联网巨头的硬件之路走得也并不顺利。
 
先看看BAT,腾讯前后做了微信耳机、QQ音乐音响、小Q机器人等,还有后来由腾讯控股的买卖宝推出大Q手机,搭载着腾讯微云、QQ桌面等产品。但最终都是杳无声息。 阿里巴巴的阿里云手机、天猫魔盒等硬件,也一直不愠不火。百度是BTA巨头里面对待硬件最下功夫的:百度易手机、百度影棒、百度咕咚手环,引发最多讨论的“愚人节的玩笑”——搜筷,最后也真的面世了。最近刚刚抛出的百度自行车(Dubike),强调能够帮助骑行者监测心率和所燃烧的卡路里量。给骑行者提供锻炼最适宜的路线。但是,除了尚未面世的自行车,所有的一切硬件热闹过后,不过是一地鸡毛。
 
360是互联网巨头里很早就涉足硬件的,包括为了与小米抗衡推出的360特供机,还有随身wifi、路由器、智键、家庭卫士、儿童卫士、防丢卫士等等。但是发展并不如意,成绩惨淡,周鸿祎在2014年一次公开讲话中承认自己在硬件上的失败:“我觉得硬件不光是互联网公司的事情,互联网公司现在也有很多人血气方刚地做硬件。我曾经也是拉过很多不靠谱的小伙伴一块做手机,最后都是以失败告终,在硬件我们做了很多尝试,但是今天还是坚持下来,我觉得做硬件还是蛮高的门槛。”
 
为什么在互联网征战杀伐、所向披靡的巨头大佬们在硬件这块会遭遇马失前蹄、败兵滑铁卢呢?
 
互联网公司最大的优势是轻资产、流程短、反应快。要做一个新项目,开发一个软件,只需要一个产品经理,搭配一个设计,前后端几个工程师就可以直接启动。软件产品完成后,通过提交应用商店和相关渠道直接发布就好,用户下载使用后,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反馈信息,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更新,整个闭环的链条和周期极短。再加上绝大多数软件都是免费的,即使有些小bug或者上线延迟,用户也就是吐吐槽,安抚下用户,加快发布,基本上事情都能快速平复下去。在这个过程中开发者可以小步试错、快速迭代、迅速发展。
 
习惯了这种流程和方式的互联网公司进入到硬件中,会发现处处碰壁。硬件生产的流程极其复杂,环节繁多,各种成本居高不下。除了完全的贴牌生产外(这往往是互联网公司不愿接受的方式),任何互联网公司进入到硬件领域都回避不了以下问题:团队配置(包括硬件项目工程师、品质等基本配置)、设计(产品外观,结构、电子、包装)、开发(电路、模具、包装、测试、认证)、供应链(备料、采购、包装、品质、入库、发货)、财务预算(开发费用、生产费用、库存费用,推广费用、渠道费用、盈亏平衡计算、周转率)······等等繁杂的环节和细节。
 
在这其中,供应链和库存是最致命的两大问题。即使是小米这样的智能硬件行业大拿都避免不了这样的问题,何况是其它毫无硬件经验的互联网公司。小米王川曾经在产品家沙龙上说:“硬件创业者面对的最大的困难是供应链的支持。因为硬件产业跟软件产业不一样,如果不能形成规模,供应链可能不支持,供应链不支持的话,你的成本就非常高,你的品质就很难做到特别好,然后成本高、品质又不是特别好,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困难。”锤子手机由于工艺过于复杂、产能不足导致跳票的事件,在网上都被黑出翔了。血淋淋的教训不可谓不惨痛。
 
现实情况是:订单量少了,根本没法争取到原厂和大的制造方(如富士康火知名代工厂)的支持,下单采购1K的量和100K量情况完全不一样。部分材料如元器件并不是想买就买,有的交货周期很长很长,有的甚至还要需要定制(比如土曼手表之前曲形的屏幕)。但如果量大的话,互联网中惯用的小步试错,快速迭代的思想在这反而变成了风险黑洞,硬件绝对不允许出任何明显问题,有问题就意味着退货(甚至整批报废)、销售滞缓、产生库存,就意味着各种成本增加。
 
库存绝对是硬件生产中最大的噩耗,但是这一环在互联网和软件生产中根本不存在的。所以对巨头们来说,这是一个棘手的新问题。小米王川打过一个比喻,说消费类的电子产品,跟海鲜一样。比如发布的新款手机配置、性能都很顶级。但它却就像海鲜一样,价值很高,但一旦卖不出去,它就迅速贬值。无法产生有效的资金流动。所以,做硬件和做海鲜一样,千万不能有大量的库存。
 
2.互联网巨头如何玩转硬件
 
虽然进入硬件的过程中面临如此多的问题和陷阱,但面临着智能硬件不可逆转的大趋势,硬件的入口战略地位,巨大的产业价值和想象空间。互联网巨头们必须要义无反顾的进入甚至加大投入。但是如何更好的进更快入智能硬件这块呢?
 
在此之前,互联网思维和创新已经成功改造了购物、餐饮、外卖等传统行业,但与这些行业不同的是,硬件是一个长链条,重积累,多资源的行业。与互联网公司相比,传统硬件巨头公司在供应链环节包括产品设计、生产、库存管理、物流管理、售后服务等面向环节上,比互联网公司有丰富经验、实践积累和风险管控能力。现实要求互联网公司要进入硬件行业,不再是一味喊着互联网颠覆一切传统行业的口号,应该是放下虚无的身段,脚踏实地与资深的行业巨头合作。
 
对于日新月异的科技界来说,时间是巨头们最大的成本。客观现状绝不允许互联网巨头们慢工出细活,自己组团队慢慢打造。并购和合作是互联网巨头最佳的选择。互联网巨头不缺钱,但可供收购的优秀的硬件公司可遇不可求。所以强强合作是互联网那个巨头们的最佳选择。
 
互联网巨头与传统行业巨头合作,也有不少成功案例:互联网搜索巨头百度与全球视频监控巨头海康威视旗下的萤石合作,基于行业标杆产品C2S的基础上,联合推出互联网智能视频摄像机。在此之前,阿里云也与海康威视在云计算、物联网云智能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;互联网巨头360选择与国内老牌的专业数据通讯厂商磊科,合作推出360路由器。迅雷之前也与这家公司合作合作推出过下载专用路由器;小米与卓翼科技旗下全资子公司天津卓达合作,生产移动电源等相关电子产品。
 
手机厂商魅族黄章曾在魅族论坛说,雷军在做小米手机之前,曾经以投资人身份接触他,套取魅族的商业信息:从整体理念到手机如何做,开发流程到供应商选择、生产和销售等一系列环节。这是迄今为止没有定论的一桩公案,但可以看出,雷军为了向传统厂商学习做好手机,是下了不少功夫的。
 
事实证明,只有与传统硬件巨头联手,扬长避短、强强合作、高效组合才是互联网巨头快速进入硬件产业,打造完美产品的最佳方式。
3.传统硬件企业如何逆袭互联网?
 
在最近几年,在传统行业,不管是中小企业还是巨头大佬,在互联网浪潮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下,集体患上了互联网焦虑症。和传统巨头相比,互联网公司对于对于新的思想和新的技术接受的更快。在很多高新的技术方面如云计算的也比传统行业更有优势。
 
互联网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离用户更近,更容易了解和迎合用户的想法和喜好。从而利用互联网的扁平化和连接性创造更多新的、高效的方式,爆发出新的惊人能量,比如小米的互联网粉丝营销。按照全球出货量计算,小米成为三星、苹果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手机厂商,超过了老牌厂商华为、联想。
 
在传统的工业中,产品的用户是孤立的、松散的、互不关联的,用户的消费更多也是个体和封闭的。而在互联网的时代,人与人之间不再是干巴巴的个体,而是在网络世界中充满了个人情感的真实个体,由于共同的爱好兴趣自发形成的无形的网络组织,它爆发出惊人能量能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。小米的用户就是最典型的例子,米粉们不仅是个人装备小米的各种产品,而是将产品引入到家庭和社交关系链中。
 
正如克莱·舍基《未来式湿的》里面提到的:“工业化好比一台烘干机,将社会关系中一切带有人情味的东西烘干,然后用原子式契约将个体联系起来。我们把烘干的社会关系称为组织。”、“未来在本质上是湿乎乎的。”、“人与人之间可以凭一种魅力,相互吸引,相互组合。”如何有效的利用新兴的关系链,这是传统巨头迫切需要加强学习的。
 
传统行业的巨头能够从小到大,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和地位,正是因为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和阶段做出适时的变化和适应,灵活发展。同样,移动互联网时代也是如此。在这其中,已经有一批善于学习和敢于革新的企业走出了互联网化的第一步。
 
传统硬件厂商、厨电老大老板电器与小米路由器部门将联合推出新品,两者合作的产品将使厨房家居变得更加智能化。视频监控巨头海康威视旗下的萤石,与移动互联网巨头微信合作,实现了智能视频摄像机与微信的互联互通。用户通过微信硬件服务号,可以与萤石互联网摄像机C2S实时交互。连一贯独立特行、极具个性的手机厂商魅族黄章,在巨大的互联网手机小米的攻势下,也不得不接受现实,与互联网巨头阿里合作。互联网化是大趋势,不管是主动接受,还是被动接受,只是时间问题。
 
美团创始人王兴在一次演讲中提到:针对目前行业上很多传统行业的效率低下的事实,很多互联网未来的创业核心将在提升传统行业效率、颠覆传统行业领域上。清华大学教授朱岩说:互联网的机会在于和传统行业结合!在未来,互联网公司向传统硬件行业下沉,传统硬件行业充分互联网化,两者高度融合,那时才是真正的健康的生态和趋势,而非现在生硬地割裂和区分!
 
转自:商业价值

相关资讯

返回顶部